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扶贫故事|陕西平利县仁溪沟村第一书记潘满良:你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就把你当家人

    信息发布者:心田农产品代办
    2020-02-17 08:30:28   转载
    2020年1月,西安思源学院“两联一包”扶贫村平利县八仙镇仁溪沟村雪花飞舞。一个踩着齐膝积雪,手提文件包、拄着木棍的身影出现在村里小路上,他便是西安思源学院扶贫队驻村“第一书记”潘满良。
    潘满良是2017年9月开始驻村扶贫的。虽然思源学院帮扶的仁溪沟村,已达到拟脱贫标准。但潘满良丝毫没有懈怠,他心系贫困户,再次冒着风雪走访看望。
    山区的冬日,安全隐患比较多。人们大多用煤炭取暖,每到一户,他总要详细查看房子是否安全,火炉排气筒安装的是否科学合理,并再三嘱咐他们取暖的同时注意安全……
    “潘书记你说的安全注意事项我都记清了,这么大的雪还赶过来,再冷的天我心里觉得也是暖和的,感受到你的心意了。路滑,回去的路上要多注意安全!”临走时,贫困户像待家人一样向潘满良告别。
    “咱们的群众特别朴实。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把你当家人。”潘满良经常这样说。他用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贴心事,不断温暖着群众。
    通过教育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让当地彻底告别贫困的“药方”之一。放暑假了,山区的孩子们大都呆在家里。潘满良通过和思源学院团委沟通联系,组织大学生暑期实践“三下乡”支教团队,把这些大学生接到村里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画画、做手工,让山区的学生和城市的大哥哥大姐姐相互交流,辅导他们学习、增长他们的见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山区的孩子居住的比较分散,没法一一通知到,潘满良就带着支教的大学生挨家挨户地去动员,让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村委会。暑期结束时,家长们高兴地说:“潘书记你这个办法好,我家孩子以前天天待在家里玩手机,现在有很大的变化,这几天回来给我说他也要考上大学,到城里念书!”
    作为仁溪沟村的第一书记,潘满良以村为家,心系群众,尽心尽力,带领仁溪沟村民逐渐走上了一条脱贫快车道。
    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产业是关键。在潘满良和驻村工作队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仁溪沟村因地制宜规划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核桃、花椒,魔芋、生态猪养殖、香菇栽培为增收项目,通过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产业发展。目前,该村已经建成茶园1300亩、核桃1700亩、魔芋300亩,养殖生态猪1200余头,特色农产品加工厂2个,初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帮扶部门推进、产业大户带动、贫困农户参与的产业建设良好局面。
    消费扶贫增效益,农产品收获了但未必能增加收入,卖不出去变不成现金也是白忙活。潘满良便利用朋友圈等帮助村民销售腊肉、核桃、蜂蜜等,曾三次赶赴杨凌农高会以扶贫“第一书记”身份为农民代言农产品,帮助企业推介农产品,参与农特产品进校园展销,让巴山深处的山珍美味走进大城市,让城市老百姓买到放心的绿色农产品,同时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潘满良还在学校扶贫办支持下,将仁溪沟农产品运送到校园农产品直营店,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增加了脱贫的信心,拓宽了农产品销路。
    几年的驻村扶贫没有牺牲是不可能的。八仙镇在陕西省的最南端,距离自己的家近千里之遥,平时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家里有七十多岁的老父亲需要照顾。有一次,他给妻子正说着村里的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关爱变得性格孤僻,一旁的孩子说:“你也不管我,我也快成留守儿童了!”一句话竟让他无言以对。
    但他的牺牲也换来收获,现在仁溪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基本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村民住房安全,医疗有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村内基础设施,饮水、用电、通村道路、网络通讯等均有保障。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62.3%降至1.96%。“驻村工作是辛苦的,也是需要有牺牲精神的,我担负着学校领导的嘱托和共产党人的初心,看到扶贫村的可喜变化,就算有些牺牲也是值得的。”潘满良说。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