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陕西蒲城县:农民家门口赚钱忙

    信息发布者:心田农产品代办
    2020-01-31 06:15:41   原创
    临近春节,许多人已“闲”下来,有的娱乐放松,有的准备年货。可走进蒲城县农村,看到更多的是农民群众忙着挣钱的场景。他们或在企业务工,或在大棚劳作,或在家里“上班”,为奔向小康生活而忙碌着。
    “家门口务工,既能赚钱,又可顾家,真省心!”蒲城县兴镇进一玩具厂青年女工李宁说。她家住兴镇九龙村,过去曾在深圳打工,后来听说家乡兴镇办起了玩具厂,就返乡回家务工。


    在玩具厂工作的附近村民。
    像李宁这样,在进一玩具厂务工的60多名员工多是周边农村的年轻人。据担任玩具厂副总经理的张维娜介绍,她自己就是蒲城县苏坊镇桥绒村的村民,以前在江苏苏州打工,2018年来到玩具厂工作。如今厂里做的全是外贸订单,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她觉得在家乡的企业务工,虽然没有外出打工挣钱多,但免除了外出奔波劳累,父母小孩下班后也能照顾,每月还能挣好几千元工资,总体感觉挺满意。
    “进一玩具厂属镇党委、政府控股的企业,发展势头很好。我们镇上还在洽谈引进新的企业,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兴镇干部张力说。在蒲城县,类似进一玩具厂这样的企业很多,涉及加工业、医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有的建在乡镇,有的入驻蒲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吸引了数千名当地农村年轻人务工就业。
    在紫荆街道彭村,一座座设施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光线暗淡的棚内,高高低低的架子上一朵朵雪白的双孢菇长势喜人。村民们有的戴着头灯进行采摘,有的对产品进行分拣装篮,有的负责用工具除去菇柄,有的专门搬运装车,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驻村第一书记由光辉介绍说,借助县委和街道党工委“党支部+”产业扶贫政策东风,彭村党支部发展了十余座大棚,种植的双孢菇、食用菊花等产品效益良好。今年他和村干部专程去西安、银川、西宁等地市场跑销售,实现了向超市和农贸市场直接供货的“农超对接”方式,双孢菇每斤卖到4元多钱。大棚每年能收四到六茬,现在仅到第二茬菇出棚,销售额已有十多万元,到春节估计就能达到25万元。


    丰收的喜悦。
    大棚双孢菇喜获丰收,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全村37户贫困户每户从村集体产业中还能获得分红收益,参与其中的村民乐开了花。在大棚内务工,专门负责双孢菇搬运的贫困户董百忍一边装车一边笑着说:“现在吃穿不愁,天天还有钱挣,国家扶贫政策太好了!”像紫荆街道彭村双孢菇这样的新型产业,诸如金银花、香菇、木耳、草莓、奶山羊等,已在全县17个镇(街道)通过“联合党委+”“党支部+”等形式不断发展壮大遍地开花,并成为农民新的钱袋子。
    荆姚镇朱雷村有做手工挂面的传统。村党支部书记朱拴锁介绍说,村上二十多户群众在家里“上班”——从事挂面加工,从头年九月忙到第二年正月。
    2组村民朱秉乾和妻子张亚梅正在家里加工挂面。在他们家的房下,近四米长的挂面从高高的架子上垂下犹如一道道白里透黄的瀑布,不仅不会断裂,而且粗细均匀如同韭叶发丝,中间还为空心,让人十分惊奇。“解放前,我的爷爷一辈就掌握了手工挂面手艺。”朱秉乾回忆说。据他介绍,面粉选用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陕麦139品种,经过和面、压面、切条、搓条、上条、出面等工艺,最终做出来的挂面味甘色白,柔嫩可口,经常有西安、渭南等地的人慕名到他家要求购买。
    “家种了20亩小麦做挂面,每年收入数万元。”朱秉乾的妻子张亚梅说,“年轻时还能出去干活,现在五十多岁年龄偏大了,就在家制作挂面。虽然每天起早贪黑,但日子越过越红火,心里很高兴。”
    如今,蒲城荆姚、党睦等镇许多农民在家从事制作挂面、土织布加工等产业,而桥陵镇赵山村等地农民则依靠唐桥陵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办起了“家庭农家乐”……农民在家里“上班”挣钱成为蒲城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